2022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十大戰略”推出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舉措,確保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落實見效。河南新聞聯播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十大戰略”這一年》,全面展現一年來河南在“十大戰略”推進中取得的成就和亮點,展示全省人民堅定信心、奮勇爭先的生動實踐?!皠撔买寗?、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是 “十大戰略”之首,您看,這是2021年全省研發經費的投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2022年前7個月,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20.8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的成交額。數字接連攀高,勾勒出中原大省加速推進創新驅動的堅實足跡,河南點燃創新引擎,加速推動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
記者 陳貞君:我是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陳貞君,我現在是在中原農谷的核心創新平臺——神農種業實驗室分子設計育種中心,大家都知道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那么決定一粒種子是好是壞最根本的那就是基因了。今天小麥團隊的科研工作者正在對小麥種子材料進行優異基因挖掘工作。
神農種業實驗室科研骨干 副研究員 全國首批神農英才獲得者 周正富:很明顯的就是我們的實驗環境好了很多,打破了過去以團隊為為核心的這種單兵作戰開展科研的方式,形成了一個模塊化的管理,不僅是在儀器上共享了,它的技術方面促進了人員的內部技術方面的一個高效快速的應用。
剛運行一年多的神農種業實驗室,已經組建了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發掘到了3個優異新基因,育成了4個小麥新品種。
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品種選育居全國領先水平,花生和芝麻遠緣雜交育種國際領先,助力“中國碗”盛滿更多“優質糧”。2022年糧食總產量為1357.87億斤,比上年增長3.7%。良種良法的使用,夏糧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達到447.25公斤,比全國夏糧平均畝產高出20.7%。2022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539.94億元,增長4.7%。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張新友:成果的頂天立地,科技的自立自強,種源的自主可控,讓中國的田野里種上更多的河南種子,讓國人的飯碗中裝上更多的河南的糧食,這是我們實驗室努力的方向。
舞龍頭,帶全局。抓關鍵,布大棋。2022年以來,河南加快推進省級實驗室體系的重構重塑:掛牌運行7家省級實驗室,新組建6個研究所、15個省級產業研究院,形成以實驗室為核心、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協同創新的新格局。一年間,硬巖掘進機、光互連芯片取得關鍵性成果;神舟飛船、航空母艦、蛟龍號、高鐵等“大國重器”上,“河南隊”的身影也日漸亮眼。歲末年初,宇通客車新能源客車訂單源源不斷,這批電動客車馬上要交付東北地區一家客戶。
宇通客車技術中心 研發項目經理 張鑫:截至2022年底,基于宇通新能源技術,先后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系統和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了我國客車長期存在的“有車無心(動力系統)”、“有心無腦(整車控制系統)”問題。
在河南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已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的重大任務,到2022年底覆蓋率達到51.83%。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徐彬:2022年大力實施創新龍頭企業樹標引領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遴選創新龍頭企業116家、“瞪羚”企業10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到了2.2萬家,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一年間,河南建成運行的8家省實驗室,均由“兩院”院士擔綱主任。實施人才招引和培育計劃,建立靈活開放高效的人才引育激勵機制,按照“首席科學家+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研骨干”的人才隊伍梯次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河南的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 廳長 陳向平:針對省重點實驗室,重點的科研院所來一事一議,重點引進關鍵的人才,不惜血本,不惜下大力氣,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的來引進,以解決我省在高端人才這方面的緊缺現象。同時,解決好人才的這個全流程的服務,從醫療,教育,服務等方面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2023年,河南將繼續爭取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國家大科學裝置、重大原創性成果實現突破性進展,科技基礎能力明顯提升,國家創新高地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全年研發經費增速達到17%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900億元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以上,新增省級創新平臺4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