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丘市堅持圍繞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精準選派、科學管理、雙向培育、成果運用落實好“四子”,推動科技服務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引導科技特派員踴躍投身鄉村,服務“三農”工作,以人才支撐帶動產業振興,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精準選派“定調子”。堅持科技人才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通過線上征集、電話溝通、自主申報等方式,對接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市、縣(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擇優遴選科技特派員人選,舉辦線上見面會、專家座談會等活動,讓科技專家、高層次人才與用人單位直接溝通交流,精準對接產業需求。2022年,選派80名市派科技特派員,覆蓋全市各縣(區)155個村、100多家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高效服務。
科學管理“搭臺子”。以管理為基礎,以服務為紐帶,搭建科技服務鄉村振興新舞臺。創新科技特派員管理模式,將科技特派員納入科技專家服務團統一管理服務,成立養殖、種植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打造商丘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品牌。出臺《商丘市市派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商丘市市派科技特派員經費管理辦法》《商丘市市派科技特派員助力市級駐村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規定科技特派員每月至少實地服務派駐單位兩天以上,派駐單位需填寫《科技服務手冊》,科技部門等主管部門通過“季計劃、月匯報,季總結"的方式進行常態化監督管理。優化激勵措施,強化結果運用。對表現優秀的予以表彰獎勵,進行重點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召開年度工作表彰會,提升人才獲得感與幸福感。
雙向培育“強底子”。橫向拓展培育實用人才,通過集中授課、實地指導、網絡培訓等方式,抓實農村人才培育。每年組織科技特派員、服務專家集中授課,累計開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00余期,1850場次,參訓人員58000多人次,受益人員20000多人次,培訓技術骨干500余人、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5000多人,科普教育農民5000余人??v深合作培育振興主體,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技術“領頭羊”作用,幫助合作社、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一年來,在科技特派員支持下,新增13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上億元。虞城的“金隆菇業”、睢縣的“鳳彩農業”獲省級“星創天地”,民權的“雙飛莊園”被評為省級優秀“星創天地”,“夏邑西瓜”獲批國家“地理標志”。
科技推廣“結果子”。精準對接鄉村和產業發展需求,對企業、合作社存在的技術瓶頸“把脈開方”,按照《商丘市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要求,緊緊圍繞我區大棚蔬菜、早熟西瓜、脫毒土豆和紅薯、綠色葡萄和蘆筍、高油酸花生、優質小麥、優質玉米、優質中藥材及養殖(牛、羊、雞)優勢特色產業,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市派科技特派員頂烈日、冒酷暑、頂風雨、冒嚴寒,組團或單獨深入一線、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場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培訓和科技下鄉技術服務,積極打造科技示范基地。據統計,近年來共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300余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8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200多項,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億多份,科技特派員定點幫扶本地企業120余家,推動小麥、葡萄、食用菌、草莓、西瓜、土豆、辣椒等主導產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億元,受益群眾2萬余人。